合肥经济学院“2024年度十大亮点”

发布时间:2025.05.02阅读次数:

一、党建引领树品牌 先锋示范显担当

全校基层党组织通过开展“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主题系列活动,大力推进党建特色品牌创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全校11个二级党组织49个党支部均打造出具有鲜明特色的党建品牌,形成“一支部一特色”的良好格局。在品牌创建过程中,116名党员积极参与党员示范岗创建,380名党员投身践诺活动,充分发挥了模范作用。各基层党组织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创新开展党员志愿服务、主题党日、“过政治生日”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培育出一批内涵丰富、影响广泛、可复制推广的优质党建品牌。通过党建品牌创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持续增强,党建品牌的示范引领效应日益凸显,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全面提升。

1.jpg

二、宣传发力展风采 品牌提升扩影响

7月20日,《中国教育报》教改风采版面头条以《合肥经济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为题,深入报道了我校聚焦新质生产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与显著成效。年初,《安徽教育》以《合肥经济学院坚持“四课”联动  构建大思政育人新格局》为题,向全省高校推介我校思政育人工作创新经验。全年学校宣传工作成效显著:在安徽省教育厅官网发布新闻180篇,教育厅官微视频号发布视频7个,获得央广网、学习强国、中国教育在线等主流媒体报道近80篇,全方位展现了我校办学特色与育人成果,显著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图片1.png

三、学科专业显特色 质量提升激活力

2024版人才培养方案全面启动,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严格遵循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要求,深入贯彻OBE教育理念,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创新实践育人体系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优化。学校围绕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三地一区”“美好安徽”建设,瞄准技术前沿、关键领域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成功获批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机器人工程、风景园林3个新专业商务与数字营销、智能机器人2个微专业,学校整体专业结构更加合理,与安徽十大新兴产业发展的契合度及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全校应用型专业比例达到80%以上。数字艺术现代产业学院成功入选安徽省“双特色”计划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项目,金融学专业入选特色专业培育项目,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取得可喜成绩,为学校内涵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0C228422CAAADFFB90832A8935DEE240.png

QQ截图20250502135234.jpg

四、聚力引智谋发展 人才强校谱新篇

2024年,学校深入实施引培并举人才强校战略,全年共引进硕士及以上高层次人才143人,其中包括15名教授、3名副教授和5名博士,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12月27日,学校成功举办才聚合经院—博士校园行高层次人才恳谈会,董事长、党委书记、校长等主要领导与10名意向加盟我校的优秀博士人才及5位在校博士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学校先后出台《合肥经济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及管理办法》《合肥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引进及管理办法》等制度文件,重点引进在本学科领域具有较高学术影响力、取得突出科研成果的正高级职称专家,持续优化人才结构,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图片3.png

、双创大赛显英姿 国赛摘金创辉煌

2024年共推荐申报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53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7项,其中省级结题33项,国家级结题4项。学校创新创业学院与商学院联合承办2024iCAN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商道杯”管理决策模拟挑战赛全国总决赛暨研讨会,来自全国158所高校的340支队伍1300余名优秀大学生参赛,我校荣获“最佳组织奖”据统计,全年学校共获得各级各类学科技能竞赛奖项468项,其中国家级奖项36项(一等奖12项)。

112.png

33331.jpg

六、科研累累结硕果 学术蒸蒸扬美名

2024年学校获批专利11项,编著1部,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1部。教师发表学术论文131篇,其中一类期刊发表11篇,1篇经济学论文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期刊分区表列为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二区瑞士《可持续发展期刊》发表。纵向科研项目立项20项,横向科研项目立项7项,科研工作的丰硕成果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学术影响力。王叙平董事长撰写的参事建议《推进校园消防安全教育迫在眉睫》,获得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批示;调研报告《精准编制乡镇国土空间和村庄规划支撑“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实施》获省长批示。梅学娇老师主持的科研课题《合肥民宿高质量发展路径与对策研究》获合肥市委宣传部、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优秀项目资助。

科研.jpg

七、产教融合创佳绩 联盟共建促发展

我校华为ICT学院被评为优选级ICT学院,全国排名第13位,居全省同类高校第一。在华为工程师认证、华为ICT大赛、课程共建、师资培养等方面成绩喜人,共培训学生226人次,177人取得HCIA证书,49人取得HCIP证书。召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推进会,新站高新区社会发展局安徽广电网络工程有限公司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和企业参加。新建校企合作基地8个,新增签订校企合作协议8家,成功加入长三角(安徽)新一代CPS信息技术产教融合共同体、合肥(经开)新能源汽车产教联合体、合肥(新站)高新技术产教联合体、合肥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联盟)

11111.png

八、社区育人新模式 名家荟萃传经典

学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实行“五纵五横”网格化管理多平台育人全体辅导员进社区办公,思政课教师进社区开展教研活动。社区成立问源书院和务本书院,完成专题授课、交流研讨、主题沙龙等100余场活动成功举办新文科建设高峰论坛,聘请百家讲坛著名主讲人、上海开放大学教授鲍鹏山,青海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青海师范大学教授左克厚,中国“世说学”研究会副会长、同济大学教授刘强,中国文章学研究会副会长、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杨道麟为特聘教授,并为师生作学术报告,有力推进了传统文化的普及传播。

务本书院研讨111.png

1111.jpg

九、校园文化润底色 精神培育树新风

“艺心向党 剪韵传情”为主题的阜阳剪纸“非遗”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邀请阜阳剪纸非遗传承人武俊强现场带领师生体验剪纸艺术;创新开展“一月一主题”的“合经音乐会”,全年共计举办12场次;举办“合经青年讲坛”11期,邀请中国好人、大国工匠、小岗村副书记等走进校园,为师生开展思政课专题讲座。此外,还举办“书香校园”大型系列读书活动、第二届资助育人文化节、第三届“校园国风节”、第四届心理文化艺术节等。

图片2.png

QQ图片20250408160856.jpg

十、民生保障强根基 环境提升泽师生

学校2024年投入专项资金全面升级办学基础设施,显著提升了校园信息化水平和师生生活环境。在智慧校园建设方面,实现了智慧教室全覆盖,创新引入智能班牌系统,并构建了智能教学督导平台,推动教学管理向电子化、过程化、数据化转型,大幅提升了教育教学信息化水平。在校园环境提升方面,对所有教学场所安装了空调,对高教基地校区围墙进行了整体改造升级;东苑一食堂和西苑二食堂采用现代设计风格进行全面装修,后厨区域严格按标准化规范改造,餐厅统一配置全新餐桌椅,着力营造温馨舒适的“家”文化氛围。这些举措使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和就餐环境得到显著改善,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硬件保障。

IMG_0665.JPG

101.png